近日,铃木汽车宣布,已开始与SkyDrive公司的工厂生产飞行汽车。铃木汽车并不是首家宣布进军生产飞行汽车的车企。在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就开始筹划飞行汽车,去年广汽推出了行业首创陆空两栖构型的飞行汽车,首个获得民航局批复的飞行器也试飞成功,关于飞行汽车的布局和发展问题,日益被业界关注。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亨利·福特就已经提出“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飞行汽车在美国研制成功,获得了当时的许可证。目前全世界的“飞行汽车”研发企业已经超过300家,国内也有不少相关企业获得了融资。之所以在国内迎来“爆发式”发展,原因还在于《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在今年元旦开始施行。
就现实来看,飞行汽车依然是一种研发先于需求的设备。这就使得各家对于未来市场都有各自的构想,于是有不同的探索和类型。由此延伸出来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就会大相径庭。从功能来看,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乃至空中出租车都是其构筑的标签。
然而换句话来说,飞行汽车究竟是要解决塞车问题,让特定群体包括救援人员能够更快到达,还是说完全为了高端、特权与私密服务,又或者就是用来在复杂地形的运送和投放物资。甚至就是个娱乐工具,类似于热气球。不同的需求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开发理念。
但是有一点可以设想,如果飞行汽车的便利性能够超过申请流程极其复杂的通用飞行,那么未来确实可能在100公里的半径内,取代私人飞机成为部分精英阶层的座驾。如果这个也实现不了,初期客流匮乏,就可能首先在商业急送服务上发展,才会走向技术成熟和社会理解。
科幻的图景总会让人激动,飞行企业能不能持续却不是公众关心的,但是它确实成为了投资风口。只是有一点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能耗成本。因为现代飞行汽车的动力基本采用纯电,电池相比于燃油的能量密度比低,相当于自重更大。由此导致的续航并无优势,相近的电池容量,地面汽车可以跑几百公里,但是空中汽车大多只能飞几十公里。那么几十公里的距离就只能在城市里使用。如果为了节能,更多地选择在地面行走,那么飞行构件又是一种“累赘”。因此这个市场注定是非常窄小且特殊的。因为其成本价格相对于效益回报更高昂,不但并非大众购买的消费品,甚至连大众出行服务都不算。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