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

堵塞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漏洞

2022-07-27 11:5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目前部分城市出现楼盘延期交付的情况,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度是否应该取消的讨论再起。商品房预售制度要求购房者先支付购房款,待房屋竣工后再交付给购房者。在过去的20年里,商品房预售制度促进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商品房预售资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预售制度缩短了房企资金回笼周期和房屋交付周期,支撑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周转。然而,一些预售房地产项目在交付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房屋质量差,未完成的项目。预售制度该不该取消?我们来看看国内外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相关做法。

内地房地产市场发展之初,借鉴了香港的商品房预售制度,俗称“炒楼花”。香港对预售制度的监管是严格的,曾经出现过一个新楼盘被有关部门叫停预售楼花的情况,原因是开发商未能证明自己有财力应付项目超支。这个开发商已经通知买家延迟交房,受影响的买家可以选择继续买卖或者取消交易。如果他们选择解约,可以按照合同返还定金和利息补偿。按照规定,开发商开发资金超过10%以上时,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否则不能继续销售期房。基于相对完善的监管,2003年后香港住宅市场没有出现“烂尾楼”。

对于预售房,有的国家实行按工程进度付款,并详细规定了付款的时间节点。比如法国的商品房预售,购房款必须分期支付,打地基时付35%,主体完工时付70%,全部完工时付95%,剩下的5%在入住时作为定金支付,以保证开发企业按规定执行合同。

在新加坡,买方根据房屋工程的施工进度分期支付一定比例的房款。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后,买受人先付全款20%,基础完成后付10%,整体框架完成后付10%,电线铺设、车库、门窗安装等配套完成后付20%,新房未入住后付25%,所有工程最终确认后付15%。

在英国,采用了按时间分期付款的方式。期房的首付比例大概是10%到25%。双方签订协议后21天内支付首付款,随后6至24个月支付5%至10%的第二、三套房款,交付后支付至少55%的尾款。

一些国家规定了预售房屋定金的保全措施。例如,在日本,对于购房者支付的保证金,开发企业必须向相关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或保险金。只有为购房者做了预售担保,房企才能向政府申请预售和建设许可。

这些经验表明,制度和法律保障缺一不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是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出台了预售资金监管条例,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商品房预售的监管机制进行统一部署和确定。各地也出台了预售资金的监管办法和工作措施。

目前,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在监管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比较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去留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积极探索出售现有住房。比如北京,土地出让时就设置了现房销售面积的争夺,也就是说,现房销售面积更大,很可能成为企业拿下土地的优先。对于是否全面取消期房预售,银监会新闻发言人、法律部主任齐翔近日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提问时回应称,这关系到整个房地产新模式,国家会统筹考虑这个问题。他还表示,这不仅涉及金融监管政策,还需要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政策协调。

需要明确的是,当商品房市场出现一定下行趋势时,并不一定是取消预售制度的时间窗口。应进一步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特别是针对可能引发“烂尾楼”等风险的预售资金监管漏洞,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发挥积极作用。(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康舒)

栏目导读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021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盛大召开 凌克发表大会致辞

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主办,钛媒体集团承办的2021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于2021年5月28日在上海隆重

2021-05-29 16:26

美的置业:“内外兼修”的长跑型选手

中国地产业走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可是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当前行业环境下,外部风口缩紧,房企躺赢时代不再,越来越多的房企在战略上强

2021-05-31 11:56

上海加强住房租赁机构监管 暂停9家违规中介机构住房租赁网签权限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据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网站消息,近日,上海市加强住房租赁机构监管,暂停了上海阅信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上海金曙

2021-05-31 12:00

5月百城新房均价环比上涨0.34% 南通涨幅最高

6月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1年5月百城房价报告。报告显示,5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006元 平方米,环比上涨0 34%,涨幅较上月扩大0 11个

2021-06-02 00:40

万亿巨头宁德时代遭下调评级,盘中重挫4%

最近,市场冲高震荡,新股表现疲弱,动不动就天地板跌停,3天就破发,新股中签还亏钱。上午,好好的在3600点盘整的A股,突然快速跳水,尤其

2021-06-02 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