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是饮料消费的旺季。走进超市的饮料区,总能在很多饮料的包装上看到0糖0卡0脂的标语。这些“零退货”饮料比普通饮料贵,但不影响想保持身材苗条的人。一度以“0”为卖点的食品被推到风口浪尖,但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恶意“搭便车”“蹭热度”,故意混淆无糖和无蔗糖的概念,吸引迷茫的消费者买单。但消费者为“0”买单后真的能获得健康吗?你真的了解这串“0”背后的东西吗?
访问
大型超市饮料专柜的很多饮料都叫“0”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开区一家大型超市。饮料货架上有120多种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奶茶。这些饮料中,有几个品牌的饮料外包装上标注了“0糖、0脂”、“0蔗糖”、“不含糖”等字样,相对价格比普通饮料略贵。在“0糖”饮料之一的营养成分表中,糖和脂肪标记为0克,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可以包含在成分表中。
这些所谓的“0糖”饮料基本上是新鲜的,主要有白色、粉色、绿色和黄色。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发现“0糖”饮料在年轻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很多超市把这类饮料放在显眼的位置,把同品牌的高糖饮料放在角落。一家超市的店员告诉记者,与传统的高糖饮料相比,这些“零糖”健康饮料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卖得快,补货的频率也高,不仅是饮料,连酸奶和零食都是低糖和‘零糖’的畅销品。”在采访中,消费者杨女士说:“如今崇尚‘抗糖’生活的女性,尤其是爱美的女性,想少吃糖,保持身材苗条,但时间长了总想吃点甜的。选择‘零糖’饮料可以两全其美。”但当被问及喝“零糖”饮料是否真的不会长胖时,杨女士表示并不太了解,只是听了商家的宣传。
在网上购物平台上,有更多的无糖食品。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零糖饮料,销量第一的是“零糖”椰奶饮料,月销量超过9万元。页面细节写着“糖分不减,甜度不减,没有‘肚子’可喝”,但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赫然列在饮料成分表中。
调查
不甜不代表无糖,无糖不代表健康
不甜不代表无糖
无糖并不意味着不升高血糖
“如果饮料中有糖,你必须看配料表。即使饮料不甜,也不代表没有糖。同时,无糖饮料并不意味着不升高血糖。”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教授刘会平说,甜味可以通过化学手段改变。即使你喝的饮料一点都不甜,只要成分表上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字眼,都是含糖饮料。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的无糖食品。并且如果每100克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称为无糖食品。
“近年来,一些害怕血糖升高的减肥者和消费者拒绝了高糖食物,但又无法拒绝甜味带来的快感。无糖饮料备受推崇。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开始生产低糖和无糖甜味剂饮料。但这种零糖饮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升高血糖。”刘会平解释说,如果你吃一个无糖的白馒头,你的血糖也会升高。你不能仅仅通过加糖与否来判断食物是否适合吃。
识别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
记者在各种零糖食品的配料表中看到,虽然没有蔗糖,但有很多甜味剂,可以给食物带来甜味。其中以赤藓糖醇、三氯蔗糖、麦芽糖醇、安赛蜜、阿斯巴甜、木糖醇最为常见。
刘会平教授说,市场上的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一种是麦芽糖醇、木糖醇等天然甜味剂,是从植物中通过化学手段提取的,相对健康,但成本相对较高。它们是糖醇,早期用作低热量甜味剂。另一种人工甜味剂,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现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但过量食用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也有风险,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等潜在安全问题。三氯蔗糖,俗称三氯蔗糖,是一种人工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的100倍以上。天然甜味剂更贵,人工甜味剂更便宜,但甜度更高。
健康的概念与作文表中的“斤”
记者发现,很多饮料为了体现健康理念,经常标榜“0糖、0卡、0脂”,但这并不意味着饮料中不含这些成分,而是含量低于相关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明确规定,如果每100 ml饮料的能量不高于17千焦,可以在产品标签上注明“0卡路里”,如果每100 ml饮料的脂肪不高于0.5克,也可以在产品标签上注明“0脂肪”。碳水化合物是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的总称。如果每100 ml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不高于0.5 g,可以在产品标签上注明“0碳水化合物”或“0糖”。
然而,一些“0糖”饮料产品的标签是不可理解的。一款带有夏日黑葡萄风味的品牌汽水泡水,产品包装上的“0糖、0脂、0卡”字样非常醒目,这也是这款饮料的主要卖点,深受年轻人的青睐。但是仔细看了产品标签,很明显每100 ml饮料中含有3.9克碳水化合物,却被宣传为无糖饮料,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另一款维生素饮料产品的标签上,“0糖,0脂”的广告词非常醒目。产品成分表中含有赤藓糖醇,属于碳水化合物。但产品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所以产品标签不一致。
一款名为苏打泡水的饮料在产品标签上突出了“0糖、0脂肪、0热量,添加低聚木糖”。产品背面营养成分表中能量栏为0,但低聚木糖属于膳食纤维。根据国家标准GB/Z 21922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膳食纤维也是人体代谢中产生能量的成分,能量栏为0,是添加的。
低聚木糖的情况前后不一。辟谣
解读“0”的误区 专家:别谈糖色变
误区一 喝无糖饮料能减肥
专家:纯属欺骗大脑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介绍,无糖饮料中的糖指的是游离糖,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 )和双糖(如蔗糖)。但很多无糖饮料不仅甜,而且比很多有糖饮料还甜,这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也就是 “代糖”。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像人们常见的各类糖醇、甜菊糖等都属于天然甜味剂,阿斯巴甜、纽甜、糖精、甜蜜素等都属于人工甜味剂。除了糖醇类的甜味剂,一般甜味剂通常甜度很高,通常是蔗糖的200至500倍,有的高达2000倍,用量很少就能够达到与糖一样的甜度。而且其在肠道中被吸收的速度要比单双糖缓慢,所以引起人体代谢的变化不是特别大。甜味剂参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因此也可以视为零热量。
正是因为零热量,很多人觉得把含糖饮料换成无糖饮料,有利于控制热量从而实现减肥目的。那这种“0糖、0脂、0卡路里”的饮料真的可以减肥吗?在该院的减重门诊针对减脂减重的人群给出的治疗方案里,建议喝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大脑接收到甜味信号后,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这样可能不利于减重。
“把无糖饮料当水喝,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比如无糖碳酸饮料,长期喝会使人体处于酸性环境容易引起矿物质的流失,对牙齿也有损伤;一些功能饮料中也会添加咖啡因,长期饮用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对儿童来说,喝多了饮料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成长发育……”谭桂军强调,无糖饮料偶尔喝喝,对于减少糖摄入有所帮助,但经常喝,并不提倡。
误区二 无糖饮料可以让皮肤更健康
专家:这个真没有
“糖是加速衰老、损害皮肤的罪魁祸首”的说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大家开始主动戒糖,并试图以此永葆青春。这种说法的原理是,过量摄入糖类,会加速身体的糖基化作用。当糖基化反应过量的时候,就会导致蛋白质纤维畸形和僵硬。谭桂军表示,糖基化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体内时时刻刻发生着,它产生的糖蛋白对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作用。皮肤衰老是身体各项因素综合的结果,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中青年女性,糖化终产物会被代谢掉,根本无需特意去抗糖。
“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不提倡戒糖和断糖。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也一直强调的是减糖和限糖。糖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除非患有特殊疾病,必须禁忌以外,是否食用和食用的量都要根据身体情况来决定。”谭桂军说,无糖饮料中除了甜味剂,可能还有其他添加剂,长期大量饮用,再加上肥胖、饮食长期不均衡等因素,反而会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调,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三 无糖饮料可以预防糖尿病
专家:吃糖不会导致糖尿病
有人认为,无糖饮料完全不含糖,不会造成血糖升高,可以用来预防糖尿病。谭桂军表示,甜味剂是否会造成血糖升高,目前从临床医学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因为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甜味剂饮料不会使血糖升高,所以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偶尔通过饮用这种代糖饮料来解馋或改换口味。不过,喝无糖饮料能预防糖尿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并不是吃糖或者喝糖水导致患上糖尿病。
“很多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肥胖有关。肥胖者摄入能量过多,造成机体的肥胖,肥胖会影响胰岛的功能,发生‘胰岛素抵抗’。此时为满足代谢的要求,胰腺必须分泌比正常量高出5至10倍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过度刺激胰腺分泌,胰脏发生疲劳,最终不能充分生成胰岛素,进而导致患上Ⅱ型糖尿病。”谭桂军说,如果单纯地喝无糖饮料,而对其他碳水化合物不加以节制,长期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依然很高。因此,喝无糖饮料不会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误区四 人工甜味剂会致癌
专家:尚无直接证据表明这点
谭桂军表示,很多无糖饮料或者食品如果不增加甜味剂,口感会很差。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必须要添加一些甜味剂。但很多人一提到人工甜味剂,就觉得这种人工合成的物质会有致癌风险。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