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抛秧种植,实收稻亩产530.31公斤;机插水稻亩产613.73公斤。人工抛秧机械移栽田平均亩产567.64公斤。
7月19日,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法早粳1号”测产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召开。在200亩的示范田里,金色的稻浪翻滚。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抛秧四种栽培模式下,“中科法早粳1号”表现良好,不仅产量达到新高,而且苗期抗寒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突出。
“这个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的‘零突破’,填补了我国双季早粳稻水稻生产的空白,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提前四分之一吃到美味的新粳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嘉阳满心欢喜。
早稻新品种作为主要粮食供应“第一碗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有13个省种植双季稻早稻,全部分布在南方低纬度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生产数据,我国早稻播种面积7126万亩,总产量546亿斤,单产383公斤/亩。
但我国双季早稻品种都是籼稻,目前国家唯一建立的群体是早籼稻。早籼稻是南方籼稻品种,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早籼稻品种,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籼稻品种,由于整体品质较差,多用作粮食储备或工业用粮。
“与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良、稻米品质高、口感好等明显优势。”李嘉阳表示,加快培育和推广优良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大大提高早稻的品质和商业价值,不仅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将我国优质新稻的保质期提前2-3个月。
因此,李嘉阳院士利用分子精密设计育种技术,在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0年,他们培育的双季早粳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在江西省高安县和浙江省永康市试种,平均株高约90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10粒以上,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约26克,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
“不仅如此,新品种抗逆性强,尤其是苗期抗寒性和后期抗发芽能力强。大米外观品质优良,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等米标准。”李嘉阳表示,如果双季早籼稻品种改为双季早粳稻品种,优质新稻可提前2-3个月上市,为我国主食供应提供第一碗饭。
分子精密设计:“定制”理想的大米不是梦
新种质“中科法杂粳1号”为我国优质稻改良展示了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新种质诞生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分子精密设计育种。
用李嘉阳的话说,“分子精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你想要什么样的水稻,通过结合相关的水稻基因,就可以培育出符合你需求的种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高、育种效率低的缺点,还能精准改善现有品种的缺点,实现许多优良性状的聚合。
李嘉阳表示,大米的“精准设计”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助于满足“人人难以调节”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地大物博,生态环境和消费偏好差异很大,需要不同的水稻品种。
目前,李嘉阳和他的团队正在尝试为特殊人群“定制”大米,比如糖尿病患者的高抗性淀粉大米,以培育出符合个人需求的大米。
“我认为中国的水稻育种研究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方阵。”李嘉阳自豪地说。但他也表示,挑战依然存在。虽然目前水稻育种材料中聚集了大部分优良性状,但仍需升级和改良。同时,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基因编辑和育种标准,作物的精确设计还处于第一阶段,无法应用于生产。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