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全方位赋能 “同频共振”放大中国科技话语权

2021-08-12 17:27:00 来源:文汇报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柯睿维安发布的最新《2021年期刊引用报告》(JCR),上海大学新创建的期刊《电化学能源评论》以28.905的影响因子领跑全国,“中一等奖”的奇迹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这份清单带给你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上海期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娜列举了三组数据:今年JCR共有262种国内期刊获得影响因子,比去年增加了10种,其中5种来自上海;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国内期刊有20种,是去年的两倍,其中“上海出品”占5种;在中国十大学术期刊中,上海期刊占据三席。总体来看,“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偏强,约30%‘跑赢大盘’(超过平均影响因子),而上海期刊则处于‘普涨’格局”。

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春天百花齐放。科技期刊作为一种服务于科技发展的文化业态,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分步骤进行。上海原创学术期刊影响力因子“普遍提升”,体现了上海近年来积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努力和共识: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全面赋能一流科技期刊方阵,在多个平台、多维度上“同频共振”,放大中国科技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为期刊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流的差异化支持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迎来了“大丰收”。最新发布的JCR显示,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11种科技期刊被纳入sci(科学引文索引),7种影响因子增幅超过30%。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纳微快报》从去年的12.264上升到16.419,在全球收录的335种SCI材料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9位。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共有科技期刊51种。为帮助更多期刊迈向一流期刊,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推出“期刊内涵建设工程”,设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六类资助方向,对期刊个性化需求给予差异化支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褚沈婧得知这个消息后特别激动。作为中文期刊,《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去年的影响因子为0.578,距离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还有一段距离(去年数据库记录的最后一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为0.75),因此一般很难争取到各种项目的支持。在她看来,举办学术会议是扩大期刊知名度,吸纳更多优质稿件的好选择。

“‘内涵建设工程’是期刊根据自身发展,找差距、提要求、补短板。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补偿’。”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中心主任覃逸表示,该中心提供资金支持,以满足《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主办会议的需求。低迷到第六版(续上一版)上个月,杂志邀请了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会长瞿在内的十余位专家,共同探讨最新研究动态,初步达成了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成员教授牵头在杂志上推出神经系统疾病系列报道的意向。

“内涵建设工程”有一种资助方向,鼓励编辑部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围绕具体的期刊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中国期刊《临床儿科杂志》是一份创办于近40年前的“老期刊”。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稿件来源外流。从自己的“缺点”出发,负责期刊的编辑邹强发现,p

“大期刊”离不开“大家”,这是培育一流科技期刊的共识。秦娜表示,由一流专家学者引领,组织策划一批高素质科学家投稿,是快速做强期刊的重要途径。如邀请国内外12位院士担任高校学报组总编辑。但是,要想连续办“牛刊”或点面结合办期刊集群,离不开以主编大牛为首的优秀期刊编辑团队。

近两年来,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光学期刊出版机构《——中国激光》杂志旗下的3种中文期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对编辑队伍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磊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青年期刊人才的培养。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微信群,聚集了国内外光学领域的各学科人才。表现突出的年轻人有望进入编辑团队。”

张是《纳微快报》的编辑总监,《电化学能源评论》成立12年了。她基本上卸下了科研任务,全身心投入到办刊中。但是她的机构呢?办刊有推广渠道吗?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规范调整出版系列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让期刊相关从业人员走出“边缘化”困境,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融合发展,加快优秀科研成果的全球化、立体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期刊出版界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早在2016年,上海大学,东方。com与上海期刊协会签署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期刊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出版与新媒体在“技术”和“传播”上的深度融合。

《水电解:何为理想的电催化剂》是三年前才诞生的新期刊。2018年发表后不久,上海大学教授、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九军和编辑团队尝试在该刊发表第一篇视频论文《电化学能源评论》。研究人员无需浏览全文,即可通过可视化手段了解电解水研究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视频论文一个月内获得点击量超过3000次。

新的出版形式扩大了文章的影响力,增强了期刊的话语权。截至今年8月,张九军的视频论文已被下载超过1.5万次,被引用87次,远超0103010 29次的被引用频次。不仅如此,这份视频论文也位居世界第二

大科技期刊出版公司施普林格微信公众号等转载,《电化学能源评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半年后,杂志的投稿量翻倍,篇均下载量增长60%,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在上海新闻出版专项资金支持下,上海大学期刊社自2017年起逐步建立起融合出版实验室,通过传统纸媒与AR、VR等新技术的融合,对学术期刊进行富媒体出版,加速优秀科研成果的全球化、立体化传播。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