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中国拥有全球空间碳监测能力

2021-08-18 15:07:0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从lasg获悉,该所研究员刘一带领的研究团队,基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TanSat)获得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结果,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得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该数据集将向全球用户开放,可通过中国地球同步轨道的中国碳卫星数据服务平台(CASA)下载获取。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表明中国具备对全球碳收支进行空间定量监测的能力,是继日本、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中国的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太阳同步卫星,飞行高度约700公里,每天绕地球飞行约14圈。它配备了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器”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基于此,全球网格化碳通量数据可用于研究全球碳排放和碳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碳收支的全球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为气候变化研究、双碳国家战略实施和全球清单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该研究所团队成员、副研究员杨旭东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卫星遥感的使用将在全球统一、无偏见的碳预算核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性评价大多依赖于清单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了《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要求各国按照其方法编制清单。即便如此,国家清单的错误、偏差、透明度等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观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来追踪排放量的方法被认为是核实清单的有效方法。杨旭东说:“使用卫星进行空间遥感将每个人置于一个标准之下,这样获得的数据集就更加客观和公平。”

除了卫星遥感的准确性之外,“翻译”卫星数据的语言也非常重要。Lasg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卫星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利用这种方法,刘一的研究小组获得了第一张全球陆地表面大气二氧化碳分布图。

杨旭东介绍,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好卫星遥感为全球清查和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服务。大气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的增减涉及大气、生态圈、岩石圈、海洋圈、人类圈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利用观测和模型分析二氧化碳在这些圈层之间的循环,是我们制定前进方向的必由之路。面对中国的双碳战略目标和国际社会的五年全球清单,该团队参与了新一代碳卫星的开发,以实现更准确的源和汇识别。”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