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唯流论”的缰绳不能被牵住,“挠球”甚至违规操作会在利益的冲动下层出不穷,浮躁、短视、功利的心态会进一步蔓延。
突然,像一夜的冬风,“人类优质男性”徐清恩“爽”了。
7月21日,徐清恩化了个淡妆,留了个奇怪的发型,上气不接下气,发布了一段“追求高质量人类女性”的视频,立刻在网上走红。有一段时间,模仿他们的妆容、色调和姿势的人比比皆是。徐清恩在社交媒体账号上的粉丝猛增,很快就进入了开高薪粉丝群“收割”粉丝的阶段。近日,相关社交平台做出回应,关闭粉丝付费会员功能,禁止在账号上留言。
徐清恩的“凉意”给“唯流论”泼了一盆冷水,也给吃流食的人敲响了警钟。
不用说,“流量变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财富密码,“流量经济”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的运行法则。
“心流思维”没有原罪,所以要看怎么用。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正能量的网络名人,比如在各种平台上做科普的一批专家学者,还有展示书法、唱功、绘画、烹饪、设计、装饰等技能的人。并在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的同时赚取一定的收入。为什么不呢?与此同时,很多“开箱即用”的人混迹于各大社交平台,吸引流量和粉丝,从而赚了不少钱。支配这种只需要流量不需要底线的行为的想法是“唯流量论”。
“唯流量论”是吃流量饭的人应该摒弃的概念,是污染平台和社会风气的“毒种子”。多年来,通过诈骗、卖丑、铤而走险等方式吸引眼球的人。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过河。为了获得流量,有的人可以用精彩震撼的操作做到。如果“唯流论”的缰绳不能被牵住,“挠球”甚至违规操作会在利益的冲动下层出不穷,浮躁、短视、功利的心态会进一步蔓延。
控制社交平台上各种不正常、扭曲的现象以获取流量,不应该随意呼吁法律出现。对于私权来说,常识是“法无禁止可为”。社交平台上博客流量的丑恶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违法,因此无法受到法律的规制。
作为向公众发布公共信息的渠道提供者,平台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对内容进行检查和筛选,这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平台可以通过与用户签订协议、发布社区自律公约、制定审核规则等方式构建清晰的标准体系。引导和督促用户发布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内容产品,通过正当合理的方式获取流量。只提供分销渠道而不阻止有毒流量的平台应该被淘汰或净化。否则,一个徐庆恩会“翻车”,更多的徐庆恩会在平台上“跑得快”。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