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博士生毕业门槛低还是高?

2021-10-12 16:47:00 来源:文汇报

近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双一流”高校修订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根据新规定,博士毕业将不再与发表期刊论文挂钩。

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论文发表一直是博士生毕业的硬性指标,甚至被很多博士生视为“硬通货”。现在,这个“硬杠杆”取消了,那么博士毕业的“门槛”是低还是高呢?

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跟进,取消了论文发表的限制要求。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 2021版,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发表两篇论文的强制性要求。

“早在去年,我们学校就已经有博士研究生毕业了,没有发表过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位办主任王亚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这个案例。当时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赵丽萍在提出相关申请后,受到学术委员会邀请,经国内外专家评审,一致认定该博士生符合毕业要求。

目前,更多高校的研究生评价改革正在进行。早在两年前,清华大学就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提出,不再需要将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去年,北航等多所高校明确学位论文是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发表论文数量不再是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去年底,华东师范大学也在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中提出,对博士研究和发表没有统一要求,学位论文应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

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都明确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需要“创新”,并通过创新成果评价、学位论文匿名评价、答辩评价三级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督,进一步提高博士培养质量。

授予博士学位的依据应该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没有期刊论文发表的限制性条件,博士生的毕业标准只会更高。”接受采访时,王亚光分析,从最初“一刀切”的论文发表方式,到现在,每个系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毕业标准。在此过程中,导师和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职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因此,科研评价回归学术共同体,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研究已有一年多时间。直到今年上半年,学校召集所有院系逐一进行讨论,最终所有院系修订了符合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博士毕业考核方案。以王亚光的数学学科为例。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导师认为符合毕业要求时,可以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然后由学位委员会邀请专家进行评审。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大多数高校要求博士生拥有两篇及以上SCI论文,有其现实意义。然而,当我国发表论文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位时,就需要重新审视发表论文的“质”与“量”。比如,有多少是高质量的论文,有多少是博士生为了毕业或就业而发表的

上海大学副校长王筱凡教授也指出,判断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应该是论文的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然而与此同时,他说,“打破五唯”提出的不仅是论文,更不是单纯的没有论文。因为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研训练的过程,而博士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取得了高质量的成果,在期刊上发表并与同行分享是很正常的,值得支持和鼓励。

让学术研究更远离功利主义,废除“硬杠杆”,是第一步。

“取消论文发表的限制性条件,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有价值、有创新、有实际意义的科学研究中。”某大学的一位工科教授告诉记者,虽然他的团队从国家和行业的需求出发承担了重大基础科研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10多年来一直无法发表论文,导致团队一度无法招收到年轻的研究生。

事实上,有的专业论文发表难度大,有的专业还要解决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的问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浓缩的科学问题无法快速发表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坚持发表论文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位大学教授也直言,自己曾经有过为了满足职称晋升的要求而“追热点”的经历:“最多一年连续发表三篇论文,都是在影响因子好的期刊上发表的。但现在回头看,这些论文并没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只是重复了一些实验,加强了当时热点领域的一些发现。”

他解释说,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的完成需要长期的、一致的研究,而在这种长期的研究中,找到值得尝试的创新的概率很低,当这些创新能够被证明并且能够获得成功的结果时,这种概率就更低了。取消校级博士学位论文“硬杠杆”只是第一步。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是高校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系统工程。学术研究离效用更远,更有机会产生高水平、有价值的成果。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