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即将公布。这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将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抓应用集聚、开展规范治理”等环节进行探索创新。并且明确要求禁止侵犯个人隐私。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领先全球。然而,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缺点也暴露出来了。比如,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还比较欠缺,仍然需要用伦理标准来规范,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实力雄厚。截至2020年底,深圳聚集了13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二,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平安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深圳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板块表现突出,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额突破百亿元。目前,深圳已逐步形成涵盖硬件制造、软件技术、终端产品等环节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供应链资源,在智能硬件、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引领“AI应用”发展。截至2020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企业申请专利超过22万件。但与此同时,深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创新方面几乎没有突破。大多数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出台相关法律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草案》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制定《草案》的过程中,吸收了南方科技大学、鹏城实验室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华为、腾讯、百度等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的建议,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发展思路。
《草案》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产业边界,将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核心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融合应用形成的相关产业纳入人工智能产业范畴。在人工智能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深圳将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制定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有序开展人工智能产业统计调查、监测和分析。通过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可以准确把握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准确统一的数据支撑和政策支持。
针对人工智能产品难落地的问题,《草案》提出探索建立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产品准入制度,缩短人工智能产品的审批链条和周期。
在产业监管方面,《草案》明确提出将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多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在政府监管中,根据风险等级、应用场景、影响范围等具体情况,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针对高、中、低风险应用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