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道地中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由于产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道地中药材“质优价难”问题日益突出。比如野生柴胡生长五年左右,每公斤价格180元,而国产柴胡一年一卖,每公斤价格在60元以上。“药农不是不能种植好药材,而是受制于价格。好货卖不出高价,只能追求产量。”
有业内人士建议,道地中药材优质优价亟待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未来需加快形成道地中药材价格保护机制。
新技术助力“塞外药乡”药材种植。
秋收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田野里安静了一点,但药材加工厂却如火如荼。工人们忙着筛选、加工、包装中药材切片,加工车间里摆满了药材。
喀喇沁旗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有300多年的历史,盛产北沙参、桔梗、防风和黄芪。其中,北沙参和桔梗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被称为“北沙参之乡”和“桔梗之乡”。
牛家营子镇是喀喇沁旗中药材种植集中区,被誉为“塞外药都”。镇长高迎明说,全镇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种植药材8万亩。目前,全镇已注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74家,种植药材的农户达7000余户,全镇有五六家大型医药公司和十多家粗加工厂。
中药材的种植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药农不得不一直弯着腰干活,很多人的腰腿都陷入了困境。近年来,中药材播种、采挖、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既减轻了药农的劳动负担,又促进了中药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现代技术给中药材种植带来了许多新变化."牛家营子镇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员王宏伟说,现在用飞机播种,飞机播种的党参都能出苗。过去人工播种只能出苗三分之二,因为人工覆土往往无法把握深度。
中药材人工栽培常使用化肥,会影响中药材质量。王宏伟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推广菌肥的施用技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使用菌肥不仅可以降低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增加产量。”王宏伟说,据初步计算,北沙参、桔梗、牛膝使用菌肥后产量增加15%至20%左右。
牛家营子镇依托优质道地药材,初步形成了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并正在向杨康等产业延伸。牛家营子镇的中药材市场已成为中药材的主要集散地,年吞吐量达5万多吨干鲜药材,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中,业内人士建议,在种源保护、药材生产加工、种植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标准化。
种子和种苗作为中药材的来源,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经实施了种源保护、种群保护、种植保护、新药源开发保护和生物技术保护五种保护模式。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实验站科研人员根据工作实际,建议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还应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描述、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制定完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共享。
“保护道地中药材,需要在规范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内蒙古中医药研究院教授李敏慧表示,内蒙古企业建立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可以规范中药材生产,有效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目前,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中药材(蒙药)种植标准化的重要性,支持开展主要药用植物种源筛选、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索制定道地中药材(蒙药)标准化种植标准,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上保障优质中药材(蒙药)生产。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蒙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旨在提高标准化服务能力,完善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服务体系。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内蒙古道地药材肉苁蓉、黄芪、甘草、防风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种植和技术标准。同时,桔梗、苦参、赤芍高质量标准体系正在建设中。这一高质量的标准体系聚集了科研型大学和重点示范企业,为标准的实施和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材必须是优质的,才能有优质的疗效,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保证中药材的优良品质。”余蓉说。
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标准建设和管理。受规模、分布的限制,目前对中药材种植基地难以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管理难度大,而且在一些中药材种植基地内,药材种类繁多,生产也涉及种植、加工、流通、贮藏等多个环节,目前建立实行的中药材标准只涉及其中一部分。李旻辉等专家建议,目前针对中药材基地的监管大都是结果监管,可在此基础上加强过程监管,尤其需要加强对种植过程中标准化操作的监管。
价格保护机制有待建立
于荣和中药材打了几十年交道,近年来他感受到中药材“优质难优价”问题日渐突出,这也影响到了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和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于荣以柴胡为例说道,野生柴胡大概生长五年,售价每公斤180元,家种柴胡一年就拿出去卖,售价60多元一公斤。“药农不是种不出好药材,而是被价格制约住了,好货卖不出高价,只能追求产量。”
几位药企负责人说,医疗部门采购中药材要走招标流程,往往是谁便宜谁中标,有些厂商为了把价格降下来,就好中掺次、以次充好,导致优质优价的中药材没了市场。将白芍掺入赤芍、在北苍术中混进关苍术……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类将药效一般但产量高的中药材和药效优良但产量低的中药材“混搭”的做法并不罕见。
“大家总说现在吃中药也不管用了,其实不是中药的功效在退化,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的造假行为影响了中药材市场的纯洁性。”内蒙古一位中药材生产企业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于荣等中药材产业从业者说,提升中药材质量是保证优质优价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建立起道地药材价格保护机制,对药材进行等级划分,在价格上体现出差异。
目前中药材除了少数品种外,多数仍实行无差异销售,产品竞争简化为单纯的价格竞争,药材质量和药材价格的关联性不强。于荣说,现在急需构建能切实反映药材质量的等级标准,为甄别优质药材、实现中药材产品的差异化评价和定价提供支撑。
多位中药材生产企业负责人建议,卫健、农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可形成中药材价格保护和市场监管的合作机制,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联合监管,规范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的乱象。此外,还应加强优质中药材品牌建设,为道地中药材注册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绿色产品等,塑造优质药材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优质药材的优价销售。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