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部署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和清洁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近日,科技界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新型接触电催化机制可用于催化环境友好材料,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化工、能源等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是科技二氧化碳峰值排放和碳中和的重要支撑。这主要表现在:从能源供给侧看,科技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构建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从能源消费侧看,低碳技术可以促进传统能源产业创新,降低碳排放强度;从人工固碳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的去除需要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等技术手段的帮助。
科技支撑“双碳”潜力巨大,但挑战不小。近年来,围绕低碳发展转型目标,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积极部署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近10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逐渐进入平价时代,风电、光伏进入千家万户。煤炭清洁利用、煤制烯烃等技术。推进煤炭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建筑等领域融合,让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更加绿色。科技创新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然而,中国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过渡期。要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双碳”目标,我国低碳发展转型任务极其艰巨。迎接挑战,全社会期待科技做更多。
支持科技“双碳”,做好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是前提。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非易事。去年10月,我国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号文件,明确了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的分步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双碳”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基础。要立足国情,运用民族棋局思维,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协调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低碳科技领域发表了不少成果,但产学研结合不够;高校关注前沿科技,企业关注碳排放盈亏,畅通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链条,在科技上进行战略性整体布局。
科技支撑“双碳”,解决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是重点方向。要使绿色科技发挥作用,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要解决目前新能源使用的平均拒风、拒光率高、整体效率低的问题,就要弥补储能技术的不足,增强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比如,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的吸收能力,促进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等,都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重,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上狠下功夫。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