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场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险越来越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有些app宣称看视频、玩游戏甚至走路都能赚钱,但用户提现就更难了,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新的非法软件图标是透明的,无名的,隐藏在手机屏幕上。他们不仅不断推送广告,还收集和倒卖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些回收商在处理废旧手机、平板电脑时,非法还原原主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报道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话题引发关注,可见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容忽视。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不断加强,相关工作成效显著,从相关部门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治理,到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遏制数据使用乱象,再到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去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给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上了一把法律“安全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涵盖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
如今,随着技术的演进和网络应用的迭代,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的角度,人们都面临着比以前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使用场景。相应的,非法收集、窃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和手段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这些都增加了难度,给监管和治理带来了挑战。仔细调查发现,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有:前期未经同意收集用户信息,或过度主张权利、超限收集;后期信息处理不当,甚至出卖信息牟利。这启示我们,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要有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必须狠抓信息采集、存储、共享、披露等环节,实行全链条管理。
构建信息安全边界需要齐心协力,相关部门、行业、平台、用户要共同努力。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强治理,及时处罚。就企业和平台而言,应坚持“合法、正当、必要”和“最低限度足够”的原则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加强自查自律,守住法律红线。作为用户,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敢于并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多措并举,长期努力,才能织牢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将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务实措施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回收废旧手机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当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客户相关信息。再比如,深圳发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对APP“未经充分授权不得使用”、“扼杀”大数据、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重罚。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