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只有着力提升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未来。
折扣作为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可以使商品更具性价比,帮助商家吸引顾客。如今,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618”、“双11”等节点,相关促销活动的折扣力度往往很大,不仅让利于消费者,也促进了社会消费。然而,一些虚假折扣频繁出现,花样不断翻新。价签是假的,先涨后跌,“大数据杀熟”,在满减、打折方面暗藏“猫腻”.从线上到线下,层出不穷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导致很多消费者中招。有些人被折扣吸引,却发现促销商品比以前更贵了。虚假打折其实是掩耳盗铃,相关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而且有损价格诚信、商业诚信,甚至社会诚信,危害不可低估。虽然商家利用虚假折扣可以短期获利,但最终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整治虚假打折等市场乱象的力度,取得了实效。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对国内消费环境整体充满信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虚假促销形式日益隐蔽,新品种不断出现。因此,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必须与时俱进。
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了经营者在比价、打折、降价等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列举了应当禁止的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治理虚假折扣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持续的努力,进一步的推进。首先,依法加强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打折等违法经营行为,提高其违法成本。其次,依法完善严格的“原价”认定,督促商家遵守相关规定,禁止随意虚假招标、虚假打折。此外,还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者进行封禁,以促进商家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多管齐下,才能维护市场秩序,改善消费体验,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虚假折扣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必须依法予以规制。当前,有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释放消费的力量。越是在这种背景下,越应该加强对虚假打折、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治理。通过依法整治,营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从而刺激购买力,促进消费。同时,在治理过程中,也要尊重和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比如《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定义了三类不属于价格欺诈的情形,比如“经营者有足够证据证明没有主观故意”。只有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商家误伤,才能促进公平交易,真正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本质上,打折是一种让利多销,创造口碑,吸引顾客的促销手段,绝不是价格欺诈。要销售打折产品,我们需要诚实的价格和质量保证,否则我们只能做“一次性销售”。在法治更加健全、消费者维权意识更加强烈的今天,商家只有着力提升购物体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未来。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