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2022年9月联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争做理性投资者和良好的金融网民。这是四个部门连续第四年开展联合金融宣传教育活动。
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于表示,今年将面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宣传基本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技能,深入开展风险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倡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科学理财、合理借贷,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金融素养,宣传普及金融消费者生产生活所需的金融知识;二是倡导科学理财、合理放贷,帮助金融消费者守好“钱袋子”;第三,关注关键人物、金融知识、热点问题、弥合数字鸿沟等。开展贴近大众需求的教育活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第四,提供专业便捷的投资者教育服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第五,努力做好财经网民,建设美好的网络精神家园;第六,加强金融风险预警,识别和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王毅表示,银保监会相关活动将突出四个“重点”,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针对性。聚焦重点人群,围绕“一老一小”和新市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弥补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短板。以金融常识为重点,针对消费信贷、个人信息保护、数字金融服务、银行理财等涉及日常生活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开展教育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聚焦热点问题,对非法吸收存款、养老领域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非法代理维权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安全的行为加大风险预警。围绕数字鸿沟,继续加大养老领域和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促进消费公平的实现,切实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金融领域使用智能技术的困难。
据了解,今年证监会将围绕认知清晰、技能过硬、思路良好三个方面开展一系列投资者教育工作。网信办将以金融政策网上宣传为重点,加强网民金融素养教育,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引导广大网民参与网上金融生态治理。
消费提示
财务欺诈防范应做到“一看、二问、三问、四不”
如何辨别金融产品的真伪,是广大金融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余给消费者的建议是“一看、二问、三问、四不”。
“一看”就是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曾提醒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会被质疑。超过8%就危险了。如果超过10%,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了。
“第二个问题”是问正规的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
“总之,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一夜暴富的神话,切记选择正规渠道和产品,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余提醒金融消费者,金融诈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受害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保留报案凭证,并及时向相关金融机构寻求冻结账户等帮助。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